ESG投资现状与企业价值
一.国内外ESG投资现状
(一)ESG投资
ESG 投资是指在投资过程中,除关注财务和业绩指标外,将 ESG因素纳入评估决策中,以获得风险调整后的更高收益为目标的投资实践方式。基于ESG评价,投资者可以评估其投资行为和投资对象在促进可持续发展、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贡献,有助于识别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国际资本市场中,ESG 投资已经成为一种主流的理念和策略。
(二)国际ESG投资现状
ESG起源于欧美,在欧美的发展时间也是最长的,ESG投资在欧美已经得到广泛认同。2006年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组织(UNPRI)刚成立时,签约同意遵循PRI原则的机构有63家。经过多年的发展,该组织规模日益扩大。2020年,PRI的资产管理规模已经超过100万亿美元。直到今年6月,全球已有4072家金融机构加入UN-PRI组织。
根据美国可持续责任投资论坛数据显示,美国使用可持续投资策略的资产规模在2020年初已经达到17.1万亿美元,在过去十年的增长超过4倍,占美国本土专业管理资产的33%。2019年总部设在欧洲的可持续投资基金增至2405只,2019年第四季度共推出105只新产品。进入2020年,在欧洲将ESG标准作为其证券选择过程关键部分的基金数量从第一季度的2584只激增至第二季度末的2703只。主要原因在于,Covid-19凸显了建立基于多方利益相关者考虑的可持续和有弹性商业模式的重要性,近几个月来,组成可持续基金领域的产品数量持续增长,也成为了ESG投资基金的催化剂。欧洲ESG投资的高热度引发了非绿色投资“漂绿”的趋势,以至于欧盟决定通过立法来规范ESG投资。在经历了“反漂绿”的回调后,欧洲可持续投资市场在2020年仍保持着12万亿美元的规模。
(三)国内ESG投资现状
中国的ESG发展较晚,还处在探索阶段。2015年以前,国内加入PRI的机构寥寥无几。自2016年开始,新加入PRI的中国机构开始不断增加,到2020年已增加到20家。但是截至今年6月,中国加入PRI的机构猛增到60家。
国内的ESG基金数量也迅速增长。2020年中国ESG基金达111个,规模达1200亿元,2012-2020年复合增速达50.3%。在ESG投资中还有“ESG基金”和“泛ESG基金”之分,“ESG基金”指的是在投资策略中完整包含环境、社会、公司治理投资理念的基金;而“泛ESG基金”则指未完整纳入ESG投资理念,但考量了其中某一方面的基金。
《中国责任投资年度报告2020》根据公开信息梳理了中国ESG(广义)市场的现状及规模。《报告》统计,2020年我国绿色信贷余额约11.55万亿元人民币,泛ESG公募证券基金规模约1,209.72亿元人民币,绿色债券累计发行总量约1.16万亿元人民币,社会债券累计发行总量7,827.76亿元人民币,绿色产业基金实际出资规模976.61亿元人民币。据《报告》统计,截止2020年10月底,在沪深交易所A股中,共发布52只泛ESG指数,包括ESG优选类(即同时使用ESG因素筛选成分股的指数)15只、公司治理优选类6只、绿色低碳优选类2只、节能环保行业类27只、扶贫发展主题类1只、海洋经济主题1只。公募基金方面,据《报告》统计,截止2020年10月底,共有49家基金公司发布了127只泛ESG基金,其中债券型基金5只、股票型基金63只、混合型基金59只。
固收整合ESG在全球范围内也是新兴议题,且在国家绿色金融政策的推动支持下,中国将有可能成为引领角色。另外,欧美成熟市场一般以机构投资者为主,针对个人投资者的ESG投资相对较少。然而,中国拥有庞大的个人投资者群体,中国在个人ESG投资中所探索和积累的经验可能会对其他新兴市场有借鉴意义。
二.ESG与企业价值
(一)ESG如何为社会和公司创造价值?
ESG体系方法对社会福祉以及同企业价值的正相关性已经被国际国内众多研究者所证明,其中主流理论包括1984年由Freeman教授提出的利益相关方学说,波特教授2006年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及2011年提出的共享价值创造理论等。
利益相关方学说的核心是,企业作为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对多方利益相关者承担责任,包括股东、员工、客户、供应商、政府部门、社区以及自然环境等等。企业以ESG体系指导生产经营,即是对各方利益的综合协调,可获得全社会的综合最大利益,譬如节能减排是对自然环境和整体社会负责,供应链劳动力标准是对供应商赋予责任要求,而产品安全是对顾客负责。在国际国内实践中,该理论已经在相关法律法规中有所体现,例如“公司法”和“公司治理准则”中对中小股东权益的保障,“劳动法”中对员工权益的保障,“消费者保护法”对用户权益的保障等等。对企业而言,当企业进行利益相关方管理时,会获得利益相关方的支持,诸如能吸引优秀员工的加入、能获得买方厂商的订单、能获得更好的融资渠道、能强化市场竞争优势、能提高企业形象等,最终促进企业价值的增加。
比较优势理论和共享价值理论则集中在ESG对企业价值的促进作用上。比较优势理论从企业角度出发,认为企业的ESG实践可以使企业通过对生产经营全过程各要素的的精细化管理和风险控制,获得相应的比较优势,从而提高企业的价值。共享价值理论则从利益相关方角度出发,认为企业通过ESG实践为利益相关方的需求提出了应对方案,同时为企业和需求方创造了共享价值。随着近几年ESG实践的普及,ESG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观点也逐渐被工业界和商业界所认可。麦肯锡的一份报告提出,ESG可从五个方面为企业创造价值,分别是:
①顶线增长:企业提供更多可持续的产品和服务,并吸引更多客户;
②降低成本:通过精细化ESG治理,减少能源和材料消耗强度;
③改善与监管机构的关系:与地方监管机构保持透明和融洽的关系有助于公司业务的发展,特别是当ESG全面治理与披露已成为很多地区监管机构计划的考察对象时,及时行动开展ESG治理将帮助维持公司的发展环境;
④提高生产力:ESG与员工积极性之间的强相关性和对生产力的积极影响已被很多研究所证明;
⑤投资与资产优化:提升长期投资回报,规避ESG短期风险;
(二)ESG与公司股市价值相关性的量化研究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众多ESG与企业价值有关的论文陆续发表。研究ESG与公司价值的相关性时,一般会先基于管理经济学的理论说明企业实践ESG的理由,以提出ESG对企业价值影响的假说,再建立统计模型,挑选合适的ESG变量和企业价值变量,利用数据进行检验。具体的ESG变量可以是环境维度的节能减排、社会维度的供应链管理、公司治理维度的董事会组成等,或企业的整体ESG实践,而企业价值变量可以是市场价值、市净率、盈利、成本、销货额等。不可避免地研究结果会受到用于表征ESG的数据以及表征企业价值的数据的影响。当使用股价数据来代表企业价值时,研究结果取决于股市对企业正负面信息的反应,而反应差异会造成研究结果分歧。
尽管如此,许多研究都发现企业ESG和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为正。德意志资产管理公司和汉堡大学分析了关于“ESG 因子如何影响公司财务业绩” 的2000多项学术研究和60项元研究发现 “绝大部分研究得出积极结果”。PRI 开展的研究工作,同样发现 ESG 因子与股东回报相关。例如,Edmans教授以《财富》杂志“最佳雇主100强”里的一百家美国企业为例,构成一个投资组合,并和一个由员工满意度较低的企业所构成的投资组合相比,通过四因子模型来检验两者之间超额回报的差异,而实证结果证明了员工满意度较高的企业的组合回报率较高。另外,该文还发现,员工满意度高的企业会有更多正面的意外收益。另外一项针对供应链的研究结果发现,当企业和供应商参与协同式的ESG时,会为双方创造出经济价值,反映于销售成长、成本降低、市净率增加等方面,该结果同时也支持了共享价值理论。
参 考 资 料
[1]浅析ESG投资理念及评价体系的发展_刘婧 - 道客巴巴 (doc88.com)
[2]洗绿规则后欧洲ESG资产缩水2万亿美元 (touchacha.cn)
[3]ESG投资从边缘到主流
[4]ESG|欧洲ESG市场投资实践分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cufe.edu.cn)
[5]2020中国ESG市场盘点:公募基金翻番,上市公司ESG绩效显著提升_腾讯新闻 (qq.com)
[6]邱慈观(2020),ESG会增加企业价值吗? AMAC ESG研究专栏(学术版) 第12期https://www.amac.org.cn/industrydynamics/guoNeiJiaoLiuDongTai/esgtzlt/2020lt/2020ltzjgd/202101/t20210125_11291.html
[7]https://www.mckinsey.com/business-functions/strategy-and-corporate-finance/our-insights/five-ways-that-esg-creates-value
[8]Freeman, R. E. 1984. Strategic management: A stakeholder approach. Boston: Pitman
[9]Porter, M.E. & Kramer, M.R. (2011). Creating shared valu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89 (1—2), S. 62—77.
[10]Porter, M.E. & Kramer, M.R. (2006). Strategy and society: The link between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84(12), S. 78—92.
[11]PRI《资产所有者负责任投资简介》-2019 https://www.unpri.org/download?ac=9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