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安国蕴(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全国咨询热线:+86 10 67630796
【ESG视界】ESG体系支撑“双碳”目标落地(下)
发布日期: 2022-1-13

【ESG视界】ESG体系支撑“双碳”目标落地(下)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1-11-15 09:27



□王晓蒙

ESG体系评价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根据联合国SDG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全球报告倡议(GRI)指引等国际国内规则和指引,结合对国内国际最佳实践的调研,企业在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等三个维度下的关键原则和目标可逐一细化。

首先,在环境维度下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可从环境战略、减排降碳计划和风险管理机制、资源消耗、排放、生物多样性等几方面进行评价。

环境战略,减排降碳计划和风险管理机制的关键原则包括:应了解气候变化和环境影响对社会和企业可能带来的长期影响,研判企业在气候变化及“双碳”目标下的财务风险和商业机会;应设立完整的包含“双碳”目标的环境策略的决策—执行组织架构,制订企业应对气候变化和执行减排降碳计划的战略目标和政策;应制定量化的近期远期减排降碳和其他环境目标并持续追踪;应对员工和供应商进行减排降碳和其他环境战略的宣传培训。

资源消耗包括了能源、物料和水的消耗。资源消耗方面的关键原则包括:监测统计企业内部各运营点和生产全过程的能源消耗量,物料消耗量和耗水量,并定期公布;持续改进以降低资源消耗,如改善员工行为,更新节能设备等;不断提高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不断提高循环使用和可再生原材料的比例以及水循环使用的比例;统计和监测同企业生产相关的外部资源消耗量,如原材料生产和运输过程的能耗等;应对产品进行全寿命期节约型改善设计,降低产品使用寿命期间的能耗和物料需求。

排放(包括碳排放和其他温室气体排放,固体废弃物排放及废水排放)方面的关键原则包括:监测统计企业内部各运营点和生产全过程的废气(特别是温室气体),固体废弃物和废水排放量,并定期公布;统计和监测上下游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废弃物和废水排放应尽可能细致地进行分类;建立严格的危险废弃物运输和处置的规定。

生物多样性方面的关键原则包括:了解,评估并披露企业各运营点和供应商的经营活动对当地生态多样性的影响和存在的风险;对已遭受破坏的环境进行修复。

其次,在社会维度下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可从人力资本风险管理,员工权益、多样性与平等,员工健康,社区共建,产品质量和安全,供应链管理,用户关系维护等多方面进行评价。

在人力资本风险管理方面,关键原则包括:建立人力资本风险管理体系,持续追踪离职原因并实施改善计划;增强员工满意度和企业对员工的吸附力;实施同行业内合理的薪酬标准;为关键岗位员工制订专门人才计划;为所有员工提供内部培训并支持员工的学位教育计划;建立多元的职业发展路径;实施业绩考核制度,实施公平竞争。

在员工权益、多样性和平等同权方面,关键原则包括:同所有员工签订有法律保障的工作合同,并提供法律规定的各类保险和福利;为退休员工提供保障;不使用童工,不强迫劳动,不侵犯人权;提供育儿假,为产后员工提供恢复职业生活的帮助;消除歧视;为不同性别、不同族裔的员工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薪资水平和晋升机会。

在员工健康方面,关键原则包括:实行覆盖全员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定期开展员工安全和职业健康培训;识别并减少运营过程的职业病危害,预防和减轻职业病风险;为员工提供职业健康和安全保障的必要设备。

社区共建方面,关键原则包括:尽可能多地雇用本地雇员,选择本地供应商;支持企业所在地区和社区的基础设施和文化建设,开展志愿服务和捐赠等;保持地区和社区的沟通。

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关键原则包括:实施产品安全质量管理,实现信息全程可追溯性;实施产品标志管理,保证用户安全使用;实施负责任的产品营销和广告策略;对相关体系和策略进行定期修正,宣讲培训。

供应链管理方面,关键原则包括:施供应商考核准入制度,审查供应商在环境、社会、安全健康和企业治理等方面的标准;与供应商共同合作,以保障长期稳定的产品质量和安全目标;建立覆盖整个供应链和生产过程的应急机制。

用户关系维护方面,关键原则包括:严格保护客户信息和隐私;建立客户满意调查的定期机制;建立客户回馈处理的流程和机制;对相关机制进行定期修正,宣讲培训。

最后,在公司治理维度下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可从公司决策机构组成、薪酬制度、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利益相关方沟通、经济绩效与金融风险及商业道德等方面进行评价。

公司决策机构(董事会)方面,关键原则包括:董事会构成应能保证决策独立性。独立董事(非现任高级管理人员如CEO、CFO等)在董事会中的比例应尽可能高;董事会成员背景应尽可能覆盖公司运营所需各方面知识技能;董事会各专门委员会(如审计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和提名委员会等)构成应能保证决策独立性。各委员会成员应全部由独立董事组成。董事长不应兼任专业委员会的主席;各委员会,特别是审计委员会成员中应具有风险管理专家;董事会的职能、决策过程和运作机制应制度化并公开。

薪酬方面的关键原则包括:制定各级员工(含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政策和制度;薪酬政策和制度应公开;高级管理人员薪酬组成应能反映管理人员同公司长期利益的长期一致性,例如同公司长期业绩挂钩的股权奖励或收回;高级管理人员薪酬应同公司的环境目标和社会目标等方面的绩效挂钩;高级管理人员和董事薪酬和细节应定期公布。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方面的关键原则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方面的关键原则包括:决策部门应根据战略鉴别出经济、环境、员工与社会和公司治理等各方面的关键性议题;决策部门应制定全面和可行的风险管理策略机制,明确风险管理的执行部门;明确预防原则,针对所有关键性议题进行潜在风险进行识别并制定应对措施;制定风险管理绩效追踪评价机制,评估风险应对措施的有效性。

利益相关方沟通的关键原则包括:企业应充分了解其利益相关方, 如股东、员工、投资人(机构)、客户、供应商、社区、监管部门等;建立同利益相关方的沟通机制和参与方针,对不同利益相关方关切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合理决策以达成共同利益;定期全面和及时地披露公司运营的相关财务信息以及可持续发展方面(ESG)的信息。

经济绩效,金融风险与税务方面的关键原则包括:企业应合理经营,保证股东短期和长期经济利益;建立合理的应收应付机制,保障企业运营,规避财务风险;合理使用金融工具,控制金融风险;依法纳税,实施透明的纳税制度。

商业道德(含反商业腐败制度)方面关键原则包括:遵从国际商业道德和公司行为准则,制定本公司的行为准则以及商业道德守则;相关准则应公布,并可从公开渠道(如公司网站)获得;定期审核修订相关准则;实施有效的举报人保护制度和措施;开展面向员工和供应商的关于商业道德,行为准则,反商业腐败和举报人保护制度的定期宣传培训;明确并公布负责制定,修订和培训相关准则的责任部门。

通过对上述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三个维度下各议题的考察,可以对企业的减排降碳绩效以及其综合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全面的评估,为企业、金融机构和管理部门提供具可比性的量化评价信息,以作为持续改进及各类决策的依据。

总而言之,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是一个涉及面广、系统性强、周期长的宏伟工程,需多方力量凝聚和配合,ESG评价体系可作一个合适有效的管理工具,对企业的包括减排降碳实施方案在内的可持续发展绩效进行持续评价,为政府主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推动企业精细化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水平升级,以ESG带来的企业绩效和价值提升而平衡降碳减排的投入,并依托绿色金融体系的协调作用,引导绿色资金对ESG绩效好、降碳减排成果好的企业倾斜,在促进经济稳健发展的同时,保障“双碳”目标的有效落地实施。

(作者系瑞士中国学人科技协会副主席、评安国蕴首席技术官兼ESG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Request A Quote

服务电话:

+86 10 67630796

联系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外大街8号楼3层

服务邮箱:

service@chinaesg-pa2f.com

微信公众号